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外文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從晶體──影像到離散色彩:以王家衛、彭浩翔、馬修.巴尼為例
並列篇名
From the Cristal-Image to the Diaspora-Color: Wong Kar-wai, Pang Ho-cheung and Matthew Barney
作者 黃建宏
中文摘要
這一篇論文,主要延續著我研究上的兩個方向:分別是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影像哲學,以及電影影像再現中的空間──政治問題。首先,關於德勒茲電影論的思考,則一直集中在該影像理論的「有效性」:他的理論在今天還能夠存在什麼價值──意義?又曾經限於什麼樣的價值──意義之中?德勒茲的電影影像論中作為哲學問題意識的部分就是「時間──影像」,而在其概念整配中,如何進一步提出「潛在的影像」或「影像中的潛在面向」在影像思維中的「新價值」,更是其思想行動的核心。另一方面,影像除了其自身幾近存有論的「流變」意涵(德勒茲的「晶體──影像」與「造假力量」〔puissance du faux〕,與阿岡本〔GiorgioAgamben〕的「不可憶取的影像」〔image immémorable〕)之外,還有影像的再現(意即梅茲〔Christian Metz〕的延續:巴黎第三大學新索邦的分析學派)。論文分為幾個部份,先以不同於德勒茲的問題意識對於「晶體──影像」進行閱讀,而論者的旨趣則是時間在晶體型態的思考上所挑起的主體性差異,可能觸及影像的政治性問題。接著,論者嘗試將前者接合上傅科(Michel Foucault)在「異托邦」概念中對鏡子的說明,另一方面,將後者對應到瓜達里(Félix Guattari)與德勒茲發展的「畛域」概念上。第二部份則連結到離散(diaspora)的主題,當我們嘗試思考這影像──時間──政治的連繫,在確實的影像呈現或是政治現實是否能夠找到更為直接的連繫時,便碰觸到一個今天極為重要而核心的政治性議題:離散。第三部份則嘗試以三部作品為例,分別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彭浩翔的《伊莎貝拉》與馬修‧巴尼的(Matthew Barney)《懸絲》系列中的《懸絲3》,對於這三部影片中涉及「離散色彩」的再現方式進行分析,以求在當代影像生產中,能夠在更為直接──意即脫離意識形態或批判理性的操作──的感性經驗中捕捉到「離散」的再現、運用與消費。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in accordance with my preoccupation with the theory of image. Firstly, I introduce and develop the concept “crystal-image”, not by following Deleuze’s problematic focused on the Time-Image, but by discussing the political aspect of image regarding the possible differenced subjectivity. This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could be connected to the idea of mirror in Foucault’s concept “heterotopias”, as well as to Deleuze and Guattari’s theory of “territory”. The second part concerns “Diaspora”. When we ponder this serial concept “image-time-politics” in the aesthetico-political reality, we find the relationship of inherence between the “crystal-image” mode of thinking and the condition of Diaspora. The third part examines three works in light of crystal image and Diaspora: Wong Kar-wai’s In the Mood for Love, Pang Ho-cheung’s Isabella and Matthew Barney’s Cremaster III. Through these three works, I demonstrate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aspora-color” in the sensible experience of image, beyond the ideology or the critical reason aspect in the critique rational operation.
起訖頁 83-114
關鍵詞 晶體-影像德勒茲離散無人稱王家衛彭浩翔Cristal-imageDeleuzediasporaimpersonal
刊名 中外文學  
期數 200909 (38:3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城市與性別的雙重鏡像--關錦鵬懷舊電影與原文本的參差對位
該期刊-下一篇 淡化「歷史」的尋根熱--重探大陸新時期小說的魔幻現實主義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