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屋漏痕」考--兼論書法語彙及其意象的形成
並列篇名
On the Calligraphy Technique "Water Stains on the Wall" and the Formation of Discourse on Calligraphy
作者 蔡孟宸
中文摘要
書法是以毛筆書寫漢字的技術。漢末以降被文人階層有意識地朝用筆精湛、結體合宜等美感取向推展,經歷代不同風尚(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等)之開展,形成今日面貌紛陳的光景。在傳世的法帖中,沒有不經過時間、環境淘選的,而樹立起這種去蕪存菁機制的,即是歷代的文人論書;當代稱之為「書法理論」的文獻,如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袁昂〈古今書評〉、庾肩吾〈書品〉,就扮演著品評、鑑賞的角色。這些文獻不僅記錄著某一斷代審美取向,也透露出古人如何定義並形塑書法的價值,而筆者認為,其中最核心的創發(使書寫脫離「匠」的技術層次而昇華至「藝」的層次)應屬魏晉南北朝時形成的書/人傳統,此一權且稱之為書法「審美理型」的思想,延續了千年的書法命脈;許多文人論書法,都曾藉此闡述書法之祕,如明人傅山「作字先作人」、清人劉熙載「書如其人」等。然而,書法進入現代化社會,並未延續傳統書學(書以人貴)而傾向書法的藝術品化(人以書貴),雖逐漸引入歐美藝術理論而便於歸納、分析,卻仍未發展出較符合當代文化之批評系統,來取代古時文人的品鑑機制。
起訖頁 145-173
刊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期數 201409 (24:3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引導與典範:王叔岷先生論著在臺灣學位論文的引述及意義的探論
該期刊-下一篇 《全祖望集彙校集注》補佚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