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效應」成為台灣與香港兩地熱門的政治話題。在香港,由於1997年回歸以來中共對政治改革的推遲,民意不滿已久(Sing 2004;馬嶽 2012),本屆政府合法性更備受質疑。由於特首的「鳥籠選舉」候選人互揭瘡疤、特首梁振英本人當選後也被揭露房屋違建問題、民眾對中聯辦在背後操控港區人大選票甚至綁樁的疑慮、中學擬強制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導致家長與學生團體上街抗爭、廉政公署領導在內的等多位內閣閣員出現違法或貪污情事、香港無線電視牌照發放所造成的爭議等政治話題,以及中港經濟整合政策—例如自由行旅客行為舉止與香港民眾之間的衝突、「雙非」(父母雙方皆非香港居民)新生兒擠佔醫療資源、甚至出現中國內地食品安全問題導致嬰幼兒奶粉被觀光客倒賣而缺貨等事件(楊春 2012),引爆了身分認同爭論。從2010年開始,香港人的自我認同也由香港人與中國人「兩者皆是」占較高比例,轉為以「香港人」最多(見圖1),另一方面,梁振英特首執政以來,民眾滿意度始終遠低於過去二十年來其他香港領導人同期的數據(見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