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義是一個充滿人文意味的命題,在千禧年的世紀邊緣,到處充斥著焦慮、不確定感與失落的年代,來探討這樣的議題,確是發人深省。閱讀《應用心理研究》第9期「人的意義」專題,分別以哲學、宗教、藝術美學與心理學等方面的觀點來詮釋,卻缺乏以科技的角度來審視。誠然人文的議題需要以人文的角度來思考,但是在一個科技已經蔚然成為主流的現代社會,許多的人文議題都脫離不了與科技互動的迷思。本回應文希望能從這個出發點,以資訊及網路科技來抒發己見。資訊科技的發展,自1945年Mauchly和Eckert發明ENIAC、John von Neumann設計EDSAC等最早之大型電腦系統以來,已歷經約半個世紀。當初之電腦,不過是研究與軍事用途之大型計算器,主要為少數人所掌握;今日之電腦,其影響力逐漸擴散,並滲透到社會與生活的各個階層,成為一門無所不在的資訊科技。其影響力,有時微細如涓流般不易察覺,有時卻令人覺得如排山倒海般強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全球在面對第二個千禧年的恐慌,已不若第一個千禧年時,面對的是道德的救贖、世紀的審判,反而是恐懼由於資訊科技的蟲(bug)以及其普遍存在的事實,所可能造成的世紀大災難(Aspinwall,1999)。而今邁入21世紀,以資訊科技為中心的技術革命仍在普遍蔓延,並不斷在加速塑造我們的社會、重新解構各項倫理與權力架構,甚至藉著新興科技之姿態,重新挑戰人的價值與意義。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開始探討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各項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的變革。換言之,資訊科技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