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十多年前,親戚中有一位長輩走丟了,大家著急地尋找。找回來之後,沒有人覺得有何問題,只說「老了嘛,難免有點老蕃癲。」以後也常有親朋好友提到長輩的記性明顯變壞的情形,最後的結論往往是「人老了嘛,記憶力變差是自然的。」台灣社會開始接受「記憶力減退不見得是正常的老化,很可能是失智症」的觀念,也不過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然而,患者被家屬送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是退化性的阿茲海默氏症時,醫師除了對家屬的心理輔導及對患者的一般照護外,常常無藥可給,所以病患很少回診。「腦子退化,醫師又不能做什麼!」,因此一般民眾對於就醫也就不熱衷。幸運的是,最近七年來,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的藥物不斷地研發出來,改變了此病症的診療方式。雖然目前還不能根治,但能夠使患者的知能稍微進步或退化減緩,為患者及家屬帶來了希望。近幾年來人口急速老化,失智症患者逐年增加,所帶來的照顧、治療、經濟及社會問題逐漸由「隱憂」浮上層面。其影響之大,使得許多醫護、社工人員,學者及相關專業人士不得不正視失智症。近幾年來,台灣有關失智症的研究非常熱烈。本專題邀請了各方面的專家,由各個層面來討論失智症,並且著重於阿茲海默氏症。每篇文章除了詳盡的文獻回顧外,還包括作者個人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