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在家庭發展的歷程中佔非常有重要的地位,親子間的親密情感與相互關係,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有不同的變化。子女從出生、幼年時期至青少年時期,在身體與認知的發展趨於成熟之際,對於與父母親的關係有了複雜且關鍵性的轉變。邁入青少年時期的子女,需要父母親所給予的照顧減弱,父母對其要求的權威也逐漸削弱,親子間的關係漸處於較為互惠且平等的地位(Wintre,Yoffe & Crowley,1995)。家庭是子女學習社會化的初始,傳統的父母親以單向權威性的文化傳承方式於子女,隨著子女接受教育的普及與提昇,以及資訊科技的進步,這種方式受到了挑戰。在周曉虹教授所提出的「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指出在急遽的社會變遷,親子間有反向社會化或文化反哺的新型傳承模式的出現。作者以訪談有青少年子女的家庭,來說明這個現象的存在,並以過去中國大陸在1949與1966兩個時期的政治社會發展過程的時間轉折點,點出時代變遷與動盪,凸顯出父母親與子女間關係從單一文化傳遞方式,趨轉於雙向互動的學習,來說明父母親對於文化反哺的接受。事實上,從社會變遷的過程中,新觀念、新事物與新科技的傳播,對於傳統社會結構是會造成重大的衝擊,同樣的對於家庭內的親子間的價值觀、生活態度與社會行為模式都會產生變化。父母與子女間的代間關係除了情感與財務資源的提供之外,子女可從資訊與新科技的使用回饋於父母親,使代間的關係互動更為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