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是男人的母親與男人的妻子的一種關係,雖然這個「男人」起了橋樑作用,但他並不是決定因素,因為在一些家庭中,雖然丈夫去世了,但是婆媳關係仍然存在並且可能維持地很好。從本質上看,婆媳關係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是有時不得不在一起生活的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之間的關係。在古代中國,由於封建皇帝及貴族的世襲模式,以及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及土地等不動產在經濟生活中的決定作用,從而在經濟上和文化上保證了祖先、長輩具有崇高的尊嚴;同時由於男尊女卑的社會文化地位,女子自從進了婆家門之後很少再有選擇的餘地。這兩個因素合在一起,決定了年輕女子(即媳婦),進入婆家們之後只能服服貼貼地聽從長輩(主要是婆婆)的指示(因為公公不會去管一些瑣碎家務)。由於這種關係的不平等性質,使得媳婦只能在順從與忍耐中生活,以期「三十年媳婦熬成婆」。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經濟生活與生產活動的多樣性,使得年輕人往往具有更高的經濟地位,同時又由於當代社會所有人之間的平等意識,包括男人與女人、長輩與晚輩之間的平等意識,再加上婚姻的自由,使得原來的那種主導與服從的婆媳關係徹底失去了存在的根據,從而使婆媳關係變為平等的但有時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的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從本質上看,這種關係與同宿舍的室友、同一球隊的隊員的關係沒有什麼不同。在這種背景下,婆媳關係其實更應該看成是一種朋友關係。那麼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呢?在《論語》孔子給出了很好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