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止善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論先驗對象之歧義--一個分析與評論
並列篇名
On the Ambiguity of Kant’s Concept of Transcendental Object
作者 王浩仁
中文摘要
《純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驗對象概念是有歧義的。在〈先驗辯證論〉裡,先驗對象是指(傳統上的)形上學對象,可包括物自身。但A 版〈範疇先驗演繹〉中,它主要指經驗知識所符應的不可知某物=X,代表了現象在意識中的必然綜合統一。然而,即使在同意它有歧義的學者當中,也有人認為這種歧義不僅存於〈辯證論〉與A版演繹之間,甚至在A 版演繹中亦有此歧義。而在A 版演繹中之歧義,乃是一種不得已的退縮,即那個X 原本在A 版演繹之開頭應該是指物自身,但因物自身不可知,康德才被迫轉而用它指涉現象之必然綜合統一。這種退縮並未在根本上改變物自身才是先驗對象的傳統想法,也因此會有造成先驗對象論述內部不一致之危險。1968年HenryAllison 的一篇專題文章,就展現了這種觀點。我認為這個解釋不符康德本意。先驗對象=X 在A 版演繹的一開頭就不是指物自身,而只是個不具明確概念的‘X’,表示傳統的知識對象概念是空洞模糊的。要弄清知識對象概念,必須追溯使得某個X 能呈現的思想條件,可稱之為先驗對象之觀念。總之,「某物一般=X」應當與「先驗對象之觀念」區分。後者是現象在意識中的必然綜合統一,而前者並非物自身,而只是一個(模糊的)某物=X。故在A 版演繹中的相關論述並無不一致,而先驗對象概念的歧義只是用於〈範疇先驗演繹〉(它是知識的)與〈先驗辯證論〉(它是批判傳統形上學的)之不同討論脈絡所致。
起訖頁 167-182
關鍵詞 康德先驗對象表象之客觀性先驗統覺推論知性KantTranscendental objectObjectivity of representationsTranscendental apperceptionDiscursive understanding
刊名 止善  
期數 200906 (6期)
出版單位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論宰我問三年之喪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