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性專書出版的活絡程度,可以說是衡量一個社會的學術發展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已開發國家,特別是英、美、日、德、法等國,許多大型的學術性書籍出版社一直蓬勃在發展,即可作為證明。然而,學術性專書卻是國內許多出版社不知如何去而對的一個項目。雖然,幾乎所有以學術界作為出版對象的出版社,都會出版所謂的學術性專書或論文集,但最大宗的還是和學校課程有關的教科書。造成前兩者有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有很多,雖然總結而言,還是市場性的問題,但是為何前者有市場性,而後者的市場性卻小得讓國內的出版社感到為難,更值得我們來認真思考。純粹就銷售數字而言,如果以2000本作為出版社回收成本的標準,有許多學術性專書大概是永遠無法回收的。相反地,一本可以作為共同必修課程教材的書籍,一年大概就可以賣到兩千本以上。因此,出版社在面對出版這類的學術性專書時,人概都要經過一番的掙扎,雖然其中不乏品質極高的書,在出版社財務情況不佳時,也只好割愛。為何國內學者寫的學術性專書的市場性那麼狹隘,這牽涉到國內社會科學界學術生態的問題,這個大問題不是「通訊」邀約的目的,因此,我僅就討論國科會的補助要點時,有相關連的部分提出一些個人的淺見來就教於各位先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