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者的責任中,究竟是研究重要?還是教學重要?」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回國任教之前便已存在於腦海中,因為當我還在美就讀博士班的時候,便深深感受到學校老師在這兩者間因取捨的不同,而展現出互異的教學與研究成果。只是當時並不覺得自己也將這麼快就面臨同樣的掙扎,因為根據自己過去在國內求學的經驗來判斷,國內學術生態應該是以教學為主。沒想到回國後,才發現國內大學(至少在我所任教的學校)學術生態的轉變:研究成果與學術出版著作成為個人,甚至全系、全校的學術成就重要表徵;而在攸關教育者本身的升遷上,研究成果的比重也遠大於教學成效。如此轉變的趨勢固然代表學術的進步,但在教學份量不減的情況下(國內的教學學分要求是:愈資淺、學分愈多),如此制度不免對於新進教育人員產生無比的壓力。因為除了工作上的壓力,由於多數新進人員也處於人生的嶄新階段:如結婚、生子、生活形態的轉變等,這種種情境都需要時間與精神來適應,也需要支持與鼓勵。回想自己這三年半走來,有疲憊也有成就,而我也常常在想:以自己助人的專業訓練和親身體驗的「新人經驗」,該怎麼做才能讓未來的新進人員在新生活的適應上更平順一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