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上旬接到《應用心理研究》編委會召集人劉兆明教授的電子郵件,邀請我對第16期專題「主體性的探究與實踐」寫回應文。當時我正在為國科會研究計畫傷腦筋,本想婉謝之。但是看看專題中四篇論文的題目都饒有意義,加上劉教授很客氣地認為這個專題和我的研究興趣有關;此外我在四年前期刊創辦之初,便承諾要主編一期「生死學」專題,至今尚未交差,想想還是答應先寫一篇回應文罷!沒想到負責的助理辦事極有效率,第二天就把刊物寄到。我翻閱了一下,看見三位學者為前期專題寫的回應文,心想如此形式的書寫,較國科會研究計畫開放許多,寫起來也許更得心應手。而當我拜讀完整本期刊後(不止是專題部分),更深覺受益匪淺,感觸良多,乃決定通過對自己哲學生活故事的反思,來建構我的「主體性」,以此做為我對整個專題的「主體際」見證與回應。托劉教授的福,讓我這個另類的哲學學者,能夠在心理學學術期刊上,跟其他作者以及讀者放心地對話,這著實是一件開心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