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開誠教授(以下以翁教授與作者的名稱,交替使用)提到,馮友蘭曾用「覺解」一詞,意味自覺地瞭解。馮友蘭認為哲學最根本的努力是由覺解開始,這裡相信著生命智慧蘊含在自己的生命裡頭,人生應該由自己尋找出自己的生命智慧,實踐出自己的生命智慧,因此,必須向自己的生命經驗學習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翁教授在文中借用「覺解」一詞,可知其基本定調在於透過作者自覺地瞭解,從自身的生命經驗建構心理治療理論及其實踐之道,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本期專題為「主體性的探究與實踐」,翁教授在一封給論文對話人的信函中指出,特別因為這次的主題是「主體性」,編輯過程應該要凸顯「互為主體性」的精神,所以,這次的「評審論文」過程,改為對話過程,希望此對話過程是彼此平等、善意、關切而且自由的交談。因此,筆者這裡就先行摘掉行禮如儀的讚詞,直接對該文所糾結的議題進行回應。綜觀翁教授的論文結構,大致分成四個大段落,「緣起」、「人格理論」、「心理治療」以及「當初的一個小嘗試」。從論文思路的邏輯性層面來看,翁教授的章節安排得宜,但從實徵性層面來看,四個段落的交互聯繫卻顯不足,容易給人拼貼文章的感覺。以下筆者提出一些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