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輔仁大學心理系有一場精彩有趣的演講,講題是「鼻子、文字與老夫子」,演講者高尚仁教授從中國文化的特性與文字的研究談起,不僅點出了中國人特殊的社會行為模式,更以鼻子高低的巧妙譬喻來分析東西方人認知歷程的差異,也兼論中國人創造力低落的原因。高教授謙虛的說,他是帶著盔甲來講這個題目,因為他的演說當中有著許多他個人的推測,沒有嚴謹的數據來佐證,可能會引起很多爭議,但是我個人卻是聽的十分起勁,覺得十分精彩,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鼻子的高低可以跟國人創造力的高低有關連。高老師的確很有創造力。這個感覺跟這一次我們主編華人創造力專題的感受有類似的地方,除了讀者們可以看到的幾篇文章,乃至於本期刊登的幾位再回應人的看法,作為主編之一的我,更可以從私底下整理文稿之際,以及與學問淵博的前輩的聯繫對話中,發現各種對於創造力的不同理論觀點與研究心得,覺得創造力真是一個好的研究題材,充滿了值得深究的議題,同時更是需要跨領域、跨學門的對話與討論,才能真正發揮「創造力研究的」創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