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的研究一直是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研究重點,正如同態度是早年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核心,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Rokeach 也認為「價值概念比其他概念更應該佔有核心的位置」。在他的價值理論建構中,將價值視為文化、社會與人格的依變項,以及態度與行為的自變項;他認為要瞭解與預測一個地區人們的行為,必須瞭解其價值。過去三十多年來,價值觀的研究者們也一直努力在建構能測量個體價值體系的衡鑑工具,並且尋找影響價值的因素與瞭解價值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然而價值觀的研究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同李伯英教授在本專題〈評價歷程的理論與測量〉一文中所指出,價值究竟是跨情境的或是具有情境特殊性的特質?西方研究者如Rokeach等人傾向於定義價值為穩定的與跨情境的一般性格特質,但是他們忽略了人們運用價值判斷(valuation)是發生在各個生活具體場域之中,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面對不同的議題,例如核能或是墮胎,個人所具有的價值系統中的各個價值相關性與重要性,或是各項價值喚起的容易度等之異同,皆會影響價值與行為的關聯度,以及價值量表預測人們在具體生活中行為的效度。李柏英的論文就價值發生作用的歷程與價值喚起的理論與測量上提供了重要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