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畫這個專題的緣起念頭,始自於自己想釐清這五、六年來參與台灣社會性別議題的實踐經驗。尤其是六年前,一股勁兒地投入某婦女團體,有些意外的學習,再加上台北市政府生態的轉變、公娼抗爭、及九二一地震等接二連三的參與學習,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嘗試整理出我們的學習。此處指的「我們」,是指這段期間內,理想與實踐路線相近的協同伙伴們。尤其是指夏林清教授及她長期或帶領或協同的團體,如導航基金會、女工團體生產線及校護協會等團體的伙伴們。在此專題中,除了我自己從婦女團體參與經驗之反思整理而成的〈助人專業與性別實踐〉外,還包括了張玨的〈台灣各大學婦女研究與兩性平等教育〉,莊景同的〈超越政治正確的「女女」牽「拌」:從「我和我朋友」的故事看生命掙扎與價值體現〉,夏林清協同王芳萍及周佳君完成的〈「與娼同行、翻牆越界」論壇報告實錄〉,黃秀菁及王芝安的〈九二一災區組合屋田野筆記〉,及王淑娟的〈婦女的發聲:蘆荻社大與啟力模式〉等六篇論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釐清理論觀點與實踐路線間的關連。基本上,劉惠琴、張玨及莊景同之文章,主要是學院工作者對理論與實踐的反思為主;夏林清協同王芳萍、周佳君及黃秀菁、王芝安,王淑娟等之文章,則是以實踐經驗的紀錄及反思為主。雖然只有六篇論文,但其實卻包含著九位研究實踐者的研究觀察。論文的形式亦包括有一般論文、研討會記實、及田野筆記等不同形式之文章。我們企圖透過不同型式的努力創造出理論與實務間的對話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