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有這樣的「素樸心理學」嗎?
作者 黃光國 (Kwang-Kuo Hwang)
中文摘要
本文作者王震武及林文瑛兩位教授,是我相識多年的老友。長久以來,他們一直致力於從事「教育改革」的工作,雖然遇到不少挫折,仍然無怨無悔地在傳播他們的教改理念,其擇善固執的精神,令人十分欽佩。在這篇題為〈傳統與現代華人的「士大夫觀念」〉的論文中,他們仍然一本初衷,從心理學的角度,探求台灣社會中「升學主義」的文化根源,用以反駁「分流教育」的教改主張。現在王、林兩位教授願意以他們這篇大作做為〈本土心理學研究〉的「靶子論文」,接受學術界同仁的「挑戰」;而我所扮演的角色則為受邀「打靶」的評論人。因此,在這篇簡短的評論中,我不想對兩位教授的教改主張發表任何意見,我祇想從純粹學術的觀點,針對這篇文章的「理路」,提出個人的幾點看法,來向兩位教授請教。王、林兩位教授這篇論文的主要論點是:支持「分流政策」從而譴責「升學主義」的人,他們的人性觀與社會觀很可能跟「士大夫觀念」的深層義理是一致的;譬如,他們相信:「人是有高下的,而且這個高下之分是可以『科學地』鑑定出來的」。為了說明這樣的論點,在這篇論文中,他們花了很長的篇幅,說明華人社會中「士大夫觀念」的起源,認為:儒家強調「君子/小人」互斥二分的認知結構,會逐漸成為階級社會觀的基礎。「這兩個人格原型在其後的歷史發展上,不但被解讀為『賢與不肖』,而且漸漸地與『尊與卑』、『貴與賤』、『士大夫與庶民』等概念合流。這種混同不但為社會階級提供了心理基礎,而且使得不同階級的人,在人格評價上出現了明顯的高低之分。」
起訖頁 165-177
刊名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期數 199812 (10期)
出版單位 心理出版社
該期刊-上一篇 傳統與現代華人的「士大夫觀念」--階級社會的素樸心理學分析
該期刊-下一篇 差別分配、分流教育和道德的階級制--「士大夫觀念」的傳統及現代意義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