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社會/文化/歷史」的框架在哪裏?
作者 楊中芳
中文摘要
李教授的這篇論文探討了兩性關係的生物演化基礎,及其在中國這個具體的社會發展中的體現過程,並試圖借此一歷史追踪,來探研現代社會中所出現的一些有關兩性關係的問題及矛盾。我自己雖然是一個女性,但並沒有對女性研究的文獻特別留意跟踪,所以在此僅能從本土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發表一點自己的感想及疑問,做為引玉之磚。李教授從生物演化的角度,用Trivers的「最少親職投資」的理論來建立兩性在性行為策略及性心理上潛在的差異:男性喜多偶,重生理需求,愛美貌對象;女性喜單偶,重情感,愛穩定安全(經濟)。有關女性的這些特徵,她其中最重要的論點是:在生存不易的莽荒世代,女人除了得子有限外,在懷孕與哺乳期間,行動不便,體質改變,可襲性增高,自我與子嗣的生存非個人獨力可撐之。易言之,女性為每一子嗣付出的基本成本很高,因此對欲求性交配的對象,發展出審慎、矜持、挑惕的自然傾向;除非等到性邀約的男性表露支援、保護與關懷的意願不輕易接納,而這種指標主要是情感的訊息。由此推斷女性衍生了性以情為基礎的態度。對這一論點我並無異議,也覺得無可厚非。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很好地解釋現代男女在擇偶偏好及性行為策略方面的型態及有沒有比它更可信的「另一解釋」。
起訖頁 191-200
刊名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期數 199606 (5期)
出版單位 心理出版社
該期刊-上一篇 我看〈原型〉
該期刊-下一篇 社會生物學分析與文化論述的糾結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