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我看〈原型〉
作者 王雅各
中文摘要
李美枝教授的〈兩性關係的社會生物學原型在傳統中國與今日臺灣的表現型態〉讓我相當不安地想起了去年在美國社會學界引起極大爭議的《鍾形曲線》這一本書。長期以來,試圖在生物學的基礎上找尋區分不同族群標準的嘗試一直不絕如縷地存在於學界之內;偶而這些嘗試會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甚至引爆大規模的學術論戰。但在大多數的情境裡,以生物學的立場來探討「人」並派用在「社會」上是很孤獨,不受注目的學院嘗試。人是極端複雜的動物,再加上人有思考和使用符號的能力,使得「完全瞭解」人成了一個是幾乎是不能實現的理想。對大多數把人視為探討主題的自然、社會和人文科學家而言,最多她/他們只能夠在先天--後天、巨視--微視、個人--社會、遺傳--環境和行為--結構的架構中尋找一個類似「麵包屑」的東西去試圖瞭解人。當然,努力打破(整合)這兩者的嘗試並不是沒有;但終極而言,知識或著對企圖瞭解現象的努力總是無法窮盡而有其侷限性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使我更加敬佩李教授的勇氣。簡單的說,〈原型〉一文是以內容分析、深度訪談、問卷和文獻回顧的方法探討在古代中國和現代臺灣社會中的兩性關係原型的展現。藉著將多偶、年輕貌美、短暫,以及衡量利弊的能方歸因於男性「生理本能」的展現,解釋在我國行之有年的「男寬女嚴」的性倫理和婚姻民俗。李教授的論文有著如下的特點。第一、它以一個演化論的架構說明了男女天生就有著生理的差異。在幾乎已經沒有人提到「演化」此一概念的時候,以這樣一個框架來看待兩性關係,可能意味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在回顧西方學者有關兩性關係的理論如相似、交換公平和需求互補理論時,本研究可以被視為是一個(遲來的)在心理學界尋找人類心理屬性和社會行為的生物遺件根源基礎的本土研究。
起訖頁 181-190
刊名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期數 199606 (5期)
出版單位 心理出版社
該期刊-上一篇 兩性文化是生物性的展現
該期刊-下一篇 「社會/文化/歷史」的框架在哪裏?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