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為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在全世界它的發生率僅次於乳癌,發生率最高為中美洲地區的十萬分之四十多,其次為非洲與東南亞地區的十萬分之二十左右,而北美與歐洲的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八至十三。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臺灣子宮頸癌過去的發生率一向介於十萬分之二十至三十之間,但在1996年為十萬分之44.10,1997年為十萬分之47.38。突然增加的原因是政府將子宮頸抹片列為預防保健項目,進行大規模之篩檢,因此有些病例會提早發現,另一個原因是衛生署的資料包括了子宮頸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所以病例總數會比較多。歐美地區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較低並非種族的差異,主要原因為早就推行子宮頸癌的抹片篩檢,其中最好的例子為加拿大的卑詩省,當地從1950年代起就有一半左右的婦女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而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也從1954年的十萬分之二十五降到1984年的十萬分之八,子宮頸癌死亡率也由1962年的十萬分之十三降至1983年的十萬分之三。理論上在抹片篩檢做得很完善的地區子宮頸癌的發生率約可減少百分之七十至九十,但由一些國家的經驗可知,通常子宮頸抹片篩檢約只能降低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其中當然有很多因素、當中一項為抹片檢查的高偽陰性。針對提高子宮頸癌篩檢的準確性,目前已有一些對策。如以電腦影像分析做為品管或輔助判讀的工具(如 Papnet或 Autopap),或者用liquid-base做薄層抹片的方式(如 Thinprep),來降低抹片檢查的偽陰性。另外就是用細胞學以外的方式如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檢測,cervicography,陰道鏡檢(colposcopy)等來做輔助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