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時代如何進步,科技如何發達,人們如何致力於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不可否認的,有血有肉,會呼吸,能感覺,真真實實的動物,長久以來在人類歷史上經常扮演輔助甚至治療人類身心病痛的角色。早在9世紀就運用動物在殘障人士的居家照護上,17世紀的醫學文獻中已經出現以騎馬方式來治療神經性病變的病人,之後自18世紀後期起也開始有以動物用在輔助治療精神病患及社區殘障人士上的例子。近代護理學始祖南丁格爾也曾說:『對長期生病的人而言,小動物經常是最好的同伴……如果他[病人]能餵食及清理動物,那麼他通常一定也能這樣鼓勵自己照顧自己』。這番話不僅肯定動物在協助治療人類病痛的貢獻,更點出了適當地運用動物,可以激發病人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這就是增能(empowerment)的觀念。有計畫的實施寵物治療肇始於1960年代的北美地區,目前已有超過 500個計畫在全美各地進行,寵物治療在國內的發展與研究尚在萌芽階段,主要遭遇的困難是健康照護體系對動物在其「安全」與「衛生」方面的疑慮。為了有效推展寵物治療,筆者與一群有志之士成立「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於1999年末組成國內第一支「狗醫生大使」團隊並開始在護理之家、養護中心、育幼院、兒童發展中心進行服務工作,並在國科會的補助下進行本土化模式之建立與成效評值。本文主在介紹寵物治療概念及其本土化施行經驗,以作為醫護界進行寵物治療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