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37週出生)發生率在英國約6﹪,在美國約9-10%,卻是造成60%新生兒死亡,及許多神經系統後遺症的原因。引起早產的因素包括:有早產病史、抽煙、酗酒、營養不良、多胞胎、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短的子宮頸、母親的身高過低與體重過高、以及社經地位和教育程度較低等。最近亦有研究認為牙周病(periodontitis)亦有可能產生較多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本文作一回顧。發炎一直被認為是造成早產的原因之一,如細菌性陰道病會造成上行性羊膜和絨毛膜感染,感染所產生的細胞激素(cytokine)如介白質、腫瘤壞死因子,和前列腺素等,便會造成子宮收縮及早產。文獻上早有報導,不論母親何處發生感染,如德國麻疹(內分泌)、志賀桿菌性痢疾(shigellosis,胃腸)、腦膜炎(神經)、和肺炎(肺臟),都可能造成妊娠不好的結果。Dixon等曾報導-24週孕婦因感染具核酸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嗜二氧化碳噬細胞菌(Capnocytophaga)導致早產。具核酸桿菌一般長在口腔、上呼吸道和胃腸內,但Capnocytophaga是見於牙周病的專屬細菌。至少尚有6篇有關嗜二氧化碳噬細胞菌引起的懷孕中子宮腔感染,結果產生早產或胎兒敗血症的文章,因而使人聯想到一些胎兒感染是來自口腔細菌,包括性伴侶的口腔。由於前胎早產,下次懷孕生早產兒的機會為正常孕婦的三倍,因此有人曾懷疑早產可能與遺傳有關,但其它後天持續存在的原因,如子宮頸鬆弛、營養不良及牙周病的臨床上尚無症狀的(subclinical)感染也不能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