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營養早期發展,從病患之營養分析,並給予補充,逐漸發展到腸道營養各種營養素的研發。1968年美國Dudrick醫師等人開始用全靜脈營養治療病患,使未能經腸道進食的病患得以存活,也促進了各種靜脈營養配方、靜脈注射技巧的改進,從而產生許多新的靜脈營養品。傳統三大營養素中,葡萄糖雖有果糖、木膠糖等代用品,目前仍以5%至25%間各種不同濃度葡萄糖輸液最為廣用。胺基酸輸液歷經生物蛋白質水解,進步到較不會過敏的結晶產品,針對洗腎病患、肝衰竭病患、乃至新生兒、早產兒等,已有各式各樣的配方。脂肪乳劑則因不易溶水而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產品反而後來居上,有許多新的進展。鑑於臨床營養的重要,歐美等先進國家紛紛成立相關之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也於1993年成立,十年來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在醫師、營養師、藥劑師、及護理師等人組成的營養醫療小組努力下,營養醫療水準已有長足的進步。臨床營養學近年來有許多新的進展,包括:脂肪乳劑由單純長鏈脂肪酸,發展出含有中(短)鏈脂肪酸、較佳磷脂/三酸甘油脂比率配方、w-3 多重未飽和脂肪酸(魚油)、及結構式脂肪乳劑,可供臨床應用;營養免疫調控的研究,已發展出各類免疫加強飲食等多元化營養食品:居家全靜脈營養技術與團隊經驗的進步,已提供未能使用腸道的病患,過正常生活數年仍然保持健康;胃癌手術病患營養照護的進展,使胃癌病患,存活率及生活品質均大為提升;而住院病患營養分析觀念之進展,也在「全人醫療」概念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