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在歐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導致末期腎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最常見的原因;在台灣,則僅次於慢性腎絲球腎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根據 1998 年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的報告:過去二十年中,糖尿病患者併發ESRD的頻率持續地增加;從1984年到1994年,每年每百萬人口之發生率由29.2人爬升至107人;在日 本,則由23.4人增加為66人。糖尿病和ESRD 同時存在的情形,以黑人、亞洲人及美國原住民較為常見,且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最為顯著,可能的原因包括:現代人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增加、冠狀動脈疾病以及高血壓治療的持續進 步,所以有較多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存活時間延長而有較高的機會進展到糖尿病腎病變 (diabetic nephropathy, DN)和腎衰竭的階段。雖然研究顯示: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進展到ESRD的危險因子相似,但因第二型患者的人數較多,所以ESRD個案中以第二型糖尿病佔大部分,其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包括:腎臟透析之費用、社會成本、患者及家屬心理和經濟上的負擔等,是一值得重視的課題。在第二型DN的治療方式中,降血壓藥物佔有最重要的角色,除了控制血壓外,某些降血壓藥物更可以改善蛋白尿,包括:已被視為DN首選治療藥物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s)以及第二血管張力素第一型接受器阻斷劑 (angiotensin II type I receptor blockers,ARBs),後者也稱為第二血管張力素拮抗劑(angiotensin II antagonists, AIIAs) ,由於近期 ARBs 的研究有突破性的進展,所以本文探討其在第二型DN患者的臨床使用,並介紹此類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