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討隋代天臺宗高僧智顗的「三諦」思想,及其所依據之佛教經論。作者發現,智顗作品中的「三諦」一詞,出自《瓔珞》、《仁王》二經;而其思想,則建立在下面幾部佛典之上。本文的第二部分,旨在說明,智顗及其弟子灌頂,如何用他們的三諦思想,以及由之展開的「七種三諦」,判釋藏、通、別、圓四教。他們以為:藏、通兩教沒有第三諦-中道;別教雖有中道第三諦,但郤只是「但理」、「但中」。只有天臺宗所宗重的圓教,才有真正的中道第三諦。而他們的特色則有下面幾點:一、 中道的特別重視:這是受了《瓔珞經》的影響,特別受到該經重視「中道第一義觀」的影響。另外,也 受了《仁王般若經》「第一義諦雙照有、無二諦」這種說法的影響。二、 唯心的傾向:這主要是受了《仁王般若經》第一義諦即「心諦」的影響。三、 三諦一體:這主要是受了《中論》「三諦偈」,以及《大智度論》「三智一時得」的影響。四、 中道即佛性:這主要是受了(南本)《大般涅槃經》「佛性即中道第一義空」,乃至「佛性不空」的影響。五、 權與實、自行與化他的分判:這些說法的依據,主要來自《法華經》。就以上這五點來說,智顗的三諦思想,顯然超出《大品般若經》《中論》和《大智度論》等中觀系經論的內涵。智顗自認是中觀系大師-龍樹的嫡傳,就二者的思想看來,顯然與事實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