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討論現象學心理學?如同劉國英在回應文的標題直指這項工作的核心理由:現象學心理學實踐的是「去心理學化的心靈研究」,這種思考路徑緣於當代心理學把心靈或精神現象等同於「物」,將心理現象置放於「物」的秩序中,遺忘了心理學的「論述」本身屬於言語詮釋的秩序,因而也遺忘了身體知覺、心靈感受的秩序與話語論述的秩序之間的根本差距。謝碧玲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回應,也指出生活世界當中心理現象的混雜性,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世界當中的體驗,經常是反過來從既有的話語論述秩序形成意義理解,然後才藉以定位我們的感受,因此,詮釋現象心理學的策略才會將臨床心理的工作焦點轉向敘說,通過敘說秩序的轉換,企求達到意義感受的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