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史學發展到宋代,大致已經定型,各種史書相繼編著而成,有因襲前 代所創史體而繼為之者,有開創新史體以啟後代者。亦有雖承前規,而卻能推陳生新者。如日曆、玉牒之纂修雖承唐代遺規,然纂修之勤,記事之詳,則遠過之。宋代官修史書,其要者則如山堂考索續集卷十六「修撰」條所說:「史之目不一,而其凡有二:曰紀載之史,曰纂修之史。時政有記,起居有注,其紀載之史乎?纂修之史,名目滋多,實錄云者,左氏體也,正史云者,司馬體也。紀其大事,則有玉牒,書其盛美,則有聖政,總其樞轄,則有會要。其曰日曆,合記注而編次之也。其曰寶訓,於實錄正史之外而撰定之也。其為書也詳,其為職也重,任是責者,豈容以易為哉?」這些史書的纂修,常需數年或十數年,甚至要重修或三修,亡佚了還要補修,宋朝廷在修國史上所投注的人力物力,是難以計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