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是經學的全盛時代。當時許多大儒講經的目的,在「通經致用」,換言之,即是要經學在當時能發生作用。如王符說:「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典者,經也。」因為他們鑒於漢興以來,社會經濟的貧富懸殊,是刑不輕、姦不改、風化不美、政令不行的根源,為當時政治上最大的問題。所以,他們希望以學術文化來領導政治,以政治控制經濟,而消除當時強凌弱、富奪貧、智欺愚的不平之慘狀,達到移風易俗,使人民安樂的目的。因此,他們對政治都特別關心,在他們的著作中,論政都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例如賈誼、董仲舒、王吉、貢禹、揚雄、桓譚、王充、王符、崔實、荀悅與仲長統等都是這類儒者的代表人物。他們在大一統的君主專制政體下,在豪族盛氣凌人的環境中,為了人民的福祉,和社會的安寧,或痛心疾首的犯顏直諫,或隱居著述,以抒己見,完全將個人的生死榮辱富貴貧賤置於度外。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是很值得我們欽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