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治制度,自秦漢時代史書中已有譯官之記載。到了五胡、北朝時期,政治社會是胡漢混合的多元社會,自然在政治機構中也有譯人(官)作媒介,以此潤滑劑來推動這一部統治的機器。雖然這一方面的史料有限,但為考慮北魏政治制度史所應認識的前提之一。又,當時異民族政權是使用什麼語言和文字做為工具?一般以為異民族王朝自契丹以後才有文字,契丹以前沒有文字,但在五世紀時北魏已有漢字拼音法的使用,也是文字使用的一種模式(Pattern);此點與日本、朝鮮比較研究,對於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歷史世界」形成的問題,當有很大的影響。又對於以往以契丹前後之是否有文字來衡量北亞史的分期問題,似有再商榷的必要。但不論契丹之前後,對於異民族王朝之統治,除了各時代有其歷史的「特殊性格」之外,也有類似的「共同性格」之存在,也是值得留意的。本篇是在這種理念之下寫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