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以來,墨家的思想體系和學派,逐漸在中國歷史舞台消失。戰國時期,曾與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為何自秦漢以後漸衰,而儒家卻成了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是因為墨家在許多方面對人性的挑戰太過苛刻?(如非 、節用、節葬)還是如司馬遷所言:「儉而難遵」?墨子的思想,濃厚的「實利主義」而「利」不是人性之所最愛嗎?站在平民的立場的墨子,應該可以得到多數靠勞力生產者的支持才是,何以不能掀起一片改革風潮,卻像慧星一般的炫爛而短暫。《淮南子。脩務篇》有言:「孔子無黔實,子無煖席」,在戰國那個禮與秩序崩潰的時代中,墨子汲汲行道的心情讓人感動,只是,真的是「時不我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