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
篇名 |
Review: Michels, Christoph. Kulturtransfer und monarchischer 'Philhellenismus': Bithynien, Pontos und Kappadokien in hellenistischer Zeit. Schriften zur politischen Kommunikation Bd. 4.
|
作者 |
Wu, Ching-Yuan (Wu, Ching-Yuan) |
中文摘要 |
克里斯脫夫‧密赫爾(Christoph Michels)《文化轉移與君王的希臘瘋:希臘化時期的比提尼亞、旁圖、加帕多西亞》是德國萬登出版社(Vandenhoeck & Ruprecht)政治傳播學系列的第四冊。此書作者以文化人類學下的文化轉移概念出發,研究希臘化時期三個小亞細亞地區的非希臘裔王朝統治各自領地的手段。多年來,學界檢討卓業森(Johann Gustav Droysen)所提出的「希臘化」概念,多發現馬其頓君王不只是於領地內眾建希臘城市,而是多有接納所轄領地之內地方統治文化與生活方式的現象,以致於小亞細亞、列凡特、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文化種類繁雜。延續如此研究潮流,此書作者以三個非希臘裔的小亞細亞王國作為研究對象,針對三國的碑刻、錢幣、眾建城市等往往被認為是代表「希臘化」或「希臘文化政策」的表徵,研究非希臘裔君王與希臘文化之間的關係。以方法論,此書以文化人類學理論為基礎,檢視卓氏「希臘化」定義之下的「希臘瘋」君主以及「希臘化」定義下的「文化政策」兩個面相。非希臘裔君主究竟是不是扮演「推動希臘文化者」這個角色?這些君主究竟有無所謂的「文化政策」?研究發現,三國雖鑄錢幣,且錢幣文字與圖示在設計上雖與希臘錢幣雷同(如正面有君王人頭像、背面有神祇圖示、並使用希臘文標註君王或國度名稱等等),但是神祇模樣與種類呈現在地化的特徵,並不能說是以希臘人為目標群而設計的。城市亦然:雖然有作家如有三國非希臘裔君王眾建城市、並如馬其頓諸王將城市以自己或皇室成員命名的記載,但究竟三國建的是生產或防禦型的鎮,還是如希臘地區一般有體育場、劇院等公共設施的城市,就難以考證。考古資料顯示,希臘化時期在此三國領地之內的希臘城市似乎多原本就是希臘殖民地,隨後被各王國或征服、或威嚇,而收入勢力範圍之內。由希臘化時期三國諸王建起的希臘型城市少之又少,其餘多是以生產或是管理方便而擴大範圍的城鎮。各君王的目的似是要建立統治體系,而不是要希臘化。之所以會有非希臘裔國王建城以將其領土希臘化的誤解,多與古希臘作家的偏見有關。此書作者所提的核心例子就是西西里的狄奧多羅(Diod. Sic. 31.19.8)敘述加帕多西亞君王阿立阿拉提五世(Ariarathes V)的希臘瘋(Philhellenimus)。狄奧多羅記載,阿立阿拉提五世母親是希臘人,早年受希臘教育,在王位競爭中勝出後,在加帕多西亞內推行希臘制度,終於成為有文化水準的人都能暢遊的國度。然而,此書作者強調,除了加帕多西亞並沒有明顯的希臘化特徵之外,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阿立阿拉提五世有如其他非希臘裔君王一樣,在希臘半島與愛琴海諸島上大肆捐獻雕像建築,以宣傳自己的希臘性。狄奧多羅應是以希臘本位思想渲染了阿立阿拉提五世的若干舉措,而這些舉措(如領雅典城公民資格、由波斯式錢幣改為鑄希臘式幣、大興土木在提亞那(Tyana)建希臘式公共建築等),或與王位競爭時依靠馬其頓與希臘勢力較有關係。作者結論以為,三國君主是有文化政策,但所謂文化政策的意義與今日不同。三國文化政策並不是主動地推行和散佈希臘文化,而是將文化當成統治者自我表述的工具,以穩定國內外局勢。建立權力與正當性才是三國文化政策的目的。若有其他效果,也不是主要的目的。 |
英文摘要 |
Discussion on what Alexander's conquest and his successors' kingdoms meant to the ancient world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reception and rejection of terms such as Johannes Gustav Droysen's 'Hellenismus' and concepts such as W. W. Tarn's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unity of mankind'. Current back-and-forth has come to what A.B. Bosworth described as 'a welcome erosion of traditional dogmas' (1980:1), moving away from a generalizing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also a simplistic understanding of a top-down directive to Hellenize the barbaric. |
起訖頁 |
147-156 |
刊名 |
止善 |
期數 |
201406 (16期) |
出版單位 |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該期刊-上一篇 |
透過「同儕評鑑」與「自我評鑑」評估營養師學程學生對病患的營養狀況訪談及諮商輔導技巧的學習需求 |
該期刊-下一篇 |
評李曉春《張載哲學與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