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摩托車的陽剛氣質與階級,1930s~2007
並列篇名
Masculinities, Class, and the Making of Motorcycle Users in Taiwan, 1930s-2007
作者 駱冠宏
中文摘要
本文探究台灣過去七十年來,摩托車(motorcycle)階級與陽剛氣質間的交纏與轉變。分析材料包括使用者的口述訪談,並搭配機車廣告、報導及其他相關文獻。本文發現,1930年代摩托車的主要使用者為男性菁英,時至今日則擴大為遍及各階層。使用者群體的擴充,顯示機車使用者的階級與性別關係都有其轉變。為了解此一複雜的歷史轉變,我將1930年代至2007年間區分為三個時期:在第一時期,1930年代到1963年的「稀有年代」裡,摩托車的擁有者多是富裕者或男性菁英及其家屬。擁有者也以摩托車展現個人身分地位與陽剛氣質,而女性使用者亦可能從駕駛摩托車的過程中,建立新女性的自我認同。第二時期為1964年到1980年之間,稱之「轉變的時代」,摩托車使用者的階級由上層菁英逐漸轉變為中下階級。勞工階級以此展現個人身為男人的能力與擔當,而女性使用者則傾向僅視它為工具。第三時期,1981年迄2007年,稱之「相對少數的時代」:相較於速可達(scooter),摩托車成為路上的少數。雖然摩托車成為勞工階級的勞動手段,但某些中產階級也以摩托車來展現有別於一般中產階級的陽剛氣質,同時也為部分女性使用,以此強化與展演陽剛氣質。由此可知,早期擁有摩托車足以彰顯使用者的社會地位與陽剛特質。時至今日,藉由使用者的階級轉變與個體詮釋,摩托車逐漸脫離早期作為社會地位的意涵,進而呈現各種迥異的陽剛氣質展現。以此,不僅說明陽剛氣質、技術物與階級之間存在相互形塑的關係,也窺見陽剛氣質的歷史性與多樣性。
起訖頁 87-133
關鍵詞 摩托車階級陽剛氣質STSMotorcyclesClassMasculinity
刊名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期數 201006 (26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婦女與性別研究組
該期刊-上一篇 當媽媽真好?--流行婦幼雜誌的母職再現
該期刊-下一篇 「姐姐媽媽真偉大!」--女性從軍議題之比較法脈絡觀察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