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以女性主義的觀點,檢視五本晚近在台灣出版的教育社會學大專教科用書之性別意識,發現儘管它們的出版年份都遠在女性主義發聲、婦女運動開展之後,甚至在教育領域中也已存有不少女性主義的相關論述,但是女性的教育、性別議題在上述的教科書中或隱而不見、或若隱若現、或勉強出現、或扭曲再現。值得注意的是,「能被看見」並不是女性主義、性別研究的唯一或最高訴求,除了要能被看見,還要省思如何被看見?被誰看見?看見什麼?在扭曲再現的部分中,常見的偏頗現象包括:鞏固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議題的零碎孤立化、以偏狹失衡的方式呈現女性主義的貢獻、譴責或貶抑女性。本文主張教育社會學者應致力於女性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的學習與瞭解,不要把性別視為一個控制變項或是將男性等同於全人類,建議重新發現、認識社會學或教育社會學領域中的女性作品,以超越一個父權的過去;承認並學習女性主義者在性別與教育方面的議題之論述與研究,以扭轉以男性知識為中心的現象,並讓更多女性走進大學院校、研究機構,從事著作,由她們做有影響性的決定,增加女性意識提升的可能。女性學者亦莫任憑男性學者將性別議題、女性福祉視為僅供點綴與裝飾的花卉,何況他們往往錯置或扭曲,而要主動去插花,甚至深耕一片土壤,讓美麗的花朵得以綻放,撰寫教科書可以是耕耘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