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臺灣自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透過全民互助及風險分攤的強制單一支付方式,提升民眾就醫可近性及降低就醫負擔,增進民眾健康權益。然而臺灣在全民健保、就醫無礙的背後, 卻背負醫療費用不斷上漲之壓力,導致醫療費用快速成長的原因,與醫療衛生、科技快速進步及國民平均餘命延長有關。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自2008年底,老年人口已增加到2,402,220人,占總人口的10.43%,人口老化指數為61.51%, 老年人口依賴比為14.36%,分別較1993年增加33.27%及3.88%,平均每7位工作年齡(15至64歲)人口要扶養一位老年人口。依經建會2006年預估臺灣2016年老化人口比例將達13%,2050年達37%,等同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依中央健康保險局數據指出,2008年每位國人平均就醫次數高達15次,與2006年的14.7次、2007年14.9次比較,呈現逐年成長趨勢,國人就醫次數與美國7次相比,有偏高現象。另於1999年度全年就醫超過24次者,占全部門診就醫人數之20.5%,但卻的病人使用了半數以上的門診資源。此外張鴻仁等人之研究亦指出,2000年高使用者人數(個人醫療費用超過80分位數15,174元以上)占全體保險對象之20%,花費約75%醫療費用,其中使用最高的1%人口,更使用全部醫療費用之28%。綜觀上述,由於人口老化,病人存活時間拉長、疾病多重慢性化,健保局預估,平均就醫次數及就醫費用恐再創新高。雖然健保局多次以多元調幅費率、加重部分負擔與抑制醫療費用等方向著手,仍無法根本解決財務問題。由此可見,建構整合式照護模式—門診整合照護,有其必要及迫切性。因此,自2009年健保局推動門診整合照護試辦計畫,期抑制醫療費用,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