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外法学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也談客觀歸責理論--兼與周光權、劉艷紅教授商榷
並列篇名
Rethinking Theory of Objective Imputation:Including a Discussion with Professor Zhou Guangquan and Professor Liu Yanhong
作者 張明楷
中文摘要
新康德主義是客觀歸責理論得以形成的理論基礎;殺人、傷害等罪的實行行為缺乏定型性,以及條件說的無限溯及,是形成客觀歸責理論的基本原因;客觀歸責理論以法益保護為導向,與結果無價值論並不矛盾。客觀歸責理論不是事實的因果關係理論,而是以事實的因果關係為前提的規範評價理論,也是構成要件理論。客觀歸責理論可以克服單純採用條件說所形成的缺陷,能夠從存在論到規範論進行類型化判斷,但也有不能令人滿意之處:將所有限縮客觀構成要件的問題都當作結果歸責來處理,而且沒有分別對論構成要件要素。在我國,應當強調構成要件符合性概念以及各個要素的重要性,並應保留實行行為概念,故不能直接照搬德國的客觀歸責理論。但是,在構成要件部分維持實行行為、行為對象、結果、因果關係的基本構架下,應當充分借鑒客觀歸責理論的具體內容:“實行行為”部分,應當借鑒制造不允許的危險的全部具體內容,以及危險實現與構成要件的效力範圍的部分內容;“結果”部分,應當採取規範判斷的立場;“因為關係”部分,應當借鑒危險實現的基本內容,將現行的因果關係分為事實的因果關係與結果歸屬兩部分,分別進行事實判斷與規範判斷。此外,優先排除犯罪的成立,並不是安排犯罪論體系的理由。
起訖頁 300-324
關鍵詞 客觀歸責理論形成定位評價借鑒
刊名 中外法学  
期數 201303 (2013:2期)
出版單位 北京大學法學院
該期刊-上一篇 憲法公民義務條款的理論基礎問題--一個反思的視角
該期刊-下一篇 先行行為作為義務之理論譜系歸整及其界定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