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幾年,西方愛情的研究開始發展、並且逐漸受到學者的重視。許多愛情的理論與測量工具紛紛出籠。反觀國內,研究愛情的文獻報告多半借用西方的理論與量表來探討國人的兩性關係或行為。本研究收集一般民眾(lay people) 的愛情經驗,透過內容分析,初步呈現台灣人愛情關係發展的歷程與內涵,並藉以提出兩性輔導的重點與方向。資料收集以訪問為主,訪問主題為:以個人自身的經歷為本,說出你自己的愛情故事,並說出自己對所經歷過的愛情,當時的感覺或情緒(emotion) 、行為表現(behavior) 、以及想法與看法(cognition) 是什麼。有效樣本共100 位,包括未婚男、女各25 名,已婚男、女各25 名;其居住地之分佈以中、南部居多,北部及東部佔的29% ;年齡層由15 歲到51 歲,平均約28 歲;交往時間長短由4 天至15 年,已婚者之婚齡為2 個月到20 年;教育背景由小學至研究所畢業皆有。研究者與協同分析者細讀每一份逐字稿,根據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原則分別找出反映國人在愛情關係發展的類別,並予以描述和計數。初步分析結果顯示: (1) 兩人相識的方式以同學或工作關係、居多。(2) 國人愛情關係的形成受兩性吸引因素,及個人認知及情緒感受所影響。(3) 愛情一旦開展,便同時牽動個人在認知、行為與情緒的變化,而且與對方的知、情、行息息相闕,是一種互相依存(interdependent) 的關係。(4) 愛情關係的結束主要受彼此相待的方式與品質影響;而婚嫁的決定固然與個人心態和相待品質有關,但家人的干預是反映文化的另一關鍵因素。研究者並就分析結果提出兩性輔導的重點與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