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研究透過基金流量、群集行為要報再的關係,驗證基金群集行為的原因。首先,針對前期流量與基金群指標的關係,本研究推論:如果經理人行為符合聲譽風險假說(Scharfstein and Stein, 1990),則前期淨流出基金的群集指標會高於前期淨流入基金的群集指標;反之,如果經理人行為符合放手一博假說,則淨流出基金的群指標低於淨流入基金的群集指標,實證結果符合聲譽風險假說。其次,針對基金群指標與報酬的關係,本研究推論:木基金群行為是基於分析與報酬攸關的私有資訊,則群集指標與期後續報酬正相關;反之,如果是基於揣摩其他基金所擁有的資訊,但是該資訊與報酬無關(Froot, Scharfstein, and Stein, 1992),則群指標與報酬負相關。整體的結果較為支持基金的群行為是基於揣測他人已知的資訊。第三,針對基金是否從先前擁有較多資訊的領先者的身上而推得資訊,進而形成群的行為(Bikhchandani, Hirshleifer, and Welch, 1992),植研究推論:基金因追逐前期優勝者的持股,或是規避前期失敗者的持脫因而有較高的群集指標,實證證明以過去一個月報酬分群的結果符合上述預期。最後,本研究探討基金是否因偏好或規避某種特徵的類股,因而造成群集(Falkenstein, 1996)。結果發基金因偏好交易大規模、高成長、高報酬與高股價的股票,而造成這些特徵股票有較高的群集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