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透過五個貧窮家庭的經濟、社會與心理面向之敘述分析,可發現貧窮家庭的生活模式與實踐行動並非是普同性。他們雖然在客觀量化的所得階層上屬於貧窮家庭,但卻有不同的致貧原因、社會互動模式與心理調適過程,展現多元面貌下的結構限制與生活機會。對反貧窮政策的建議,在婦女勞動政策上可以針對女性部分工時為主的勞動參與,增加部分工時者的保障。在財產累積的部分,在政策上政府可以多鼓勵民間組織採取「社會企業」模式,協助窮人提昇其生活機會,及考慮採取「工作家庭稅優惠」方案,協助窮人能夠透過稅制誘因來保留資產。最後政府應將貧窮政策的層次從家庭、社區提升到國家、全球的層次,用社會團結的概念讓各階層機會均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