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三篇論文,第一篇為莊文忠教授與徐明莉博士候選人合作撰寫的「攜手創造福利化社區:萬華社區協力聯盟的網絡治理模式探討」。論文指出社區發展的目的不只是回應社區在地問題,還要發展出一套自我治理的模式,要深入發掘當地社會結構的矛盾與困境,同時培養社區自我治理的能力。萬華社區協力聯盟是由在地社區組織自發性進行串聯,此一協力聯盟為何及如何可以持續運作至今,且對社區發展形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其治理網絡的形成、運作與成效是非常值得探討的案例。
第二篇是陳彥蓉博士撰寫的「客家社會企業的族群認同之研究」。論文探討客家地區社會企業的相關利害關係者對於族群認同的情況為何?又是否會因為年齡和教育程度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客語程度呢?是否會因為父母的族群屬性而影響到自身的族群認同? 研究發現:年齡愈長對於客家活動推動頻繁的認知愈強烈、教育程度和客語程度呈現負相關、因父親的客家族群屬性,而對客家產生強烈的依附感。
第三篇是古永智博士生撰寫的「第三部門的組織變遷──從依賴到自主:以桃園市客語薪傳師協會為例」。論文指出現代化的民主社會,人民團體或社團蓬勃發展,凸顯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的重要性,臺灣由威權政府轉型民主後,本土教育在臺灣逐漸受到重視,其中「客語薪傳師」擔負客家語文傳承之重責大任,而由客語薪傳師組成的「客語薪傳師協會」,在凝聚薪傳師共識、教學研究與客語專業研習上發揮很大成效。該論文透過歷史制度論、公私協力論與自主變遷理論,探討第三部門的組織變遷──從依賴到自主,以桃園市客語薪傳師作為個案探討,論述第三部門由依賴政府資源,進而逐漸減少依賴走向自主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