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三篇論文,第一篇為陳定銘教授撰寫的「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之分析」。論文指出在非營利組織和社會企業的各項文獻報告中有兩項焦點:一是課責性受到矚目,強調資金募集及支出的透明化,並了解政府資產所占的比例和所達到的成果;二是從課責逐漸移轉至社會影響力,是一種非實質的概念,往往需要組織藉由處理一些複雜的社會性議題如貧窮、人權、公義、環境正義等來展現。而在社會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現代社會所重視的不僅僅是經濟產出,更重視對於社會價值與環境產生的影響力評估。
第二篇是丘昌泰教授撰寫的「當商業利益滲入社會公益: 三條路徑的省思」。論文論述,從非營利組織研究文獻闡述歐美國家允許商業利益滲入社會公益的三條路徑:非營利組織商業化、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企業,該三途徑得知商業利益融入公益活動是存在已久的事實。問題是如何讓商業利益的輸送者不致擾亂公益組織運作,而公益組織領導者又如何避免商業利益的誘惑?讓公益組織能夠透過商業手段,為組織創造更穩健的財務基礎,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受益者?該文主張採取自願式的公益財務報表制度是一條非走不可的道路。然此為一條「老路」,並未徹底落實,文末呼籲回歸中華文化的「儒商」精神,期盼公益界能夠培育「義利合一」的中華儒商文化。
第三篇是吳正中助理教授與張啟敏碩士合作撰寫的「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之研究:以台灣積體電路公司綠色供應鏈管理為例」。論文運用策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分析架構,從使命、環境與利害關係人、經營與專業能力等面向切入,分析解釋台積電選擇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之原因及其成功之因素。結果發現,台積電成功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之主要原因有企業使命與企業社會責任高度契合;積極掌握外部機會、有效克服環境威脅;有效利用內部優勢、克服弱勢;發揮典範學習、深化社會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