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醫學教育的課堂上,有一名醫學生問我:「為什麼這麼多醫院熱衷做國際醫療合作?」我的腦海裡不禁浮現出史懷哲在非洲抱著小孩的畫面。然而,真正的答案是每位醫護人員都擁有如史懷哲一般悲天憫人的胸襟嗎?我想醫學中心五大任務中的其中一項條文「積極參與國際衛生活動,並提供必要國際醫療援助。」才是驅使各醫院爭前恐後地投入國際醫療的主因吧!尤其是這兩年政府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更是讓各單位像朝貢般地,爭著去和過去我們極少有合作的東南亞國家簽署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這樣的''動機''是計畫能不能夠長期延續最重要的因素。例如蔡總統甫出訪的史瓦濟蘭,正因為該國為臺灣邦交國,所以醫衛計畫得以因外交目的而延續執行;反觀2007年與我國斷交的馬拉威,卻是因為屏東基督教醫院在當地長期建立的友情,以及對五千位接受愛滋病治療之病人的不捨,而重返當地持續進行醫療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