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提出的「孔顏之樂」思想,不僅是儒家學者所追求的「內聖外王」的理想境界,同時還包含著以「誠」為核心的本體論和「主靜無欲」的修養工夫。周敦頤對「孔顏之樂」的詮釋是一個通過「誠」之本性的不斷下貫,以及人以「誠之」之工夫不斷「體誠」,最終達到「處一參同」境界的系統化論證過程。同時,「孔顏之樂」還關乎德與福的關係問題:在周敦頤看來,「孔顏之樂」是一種通過對經驗世界的排遣而達到的超越性精神境界,而牟宗三先生則是在「無限智心」所創生的世界中,通過「物隨心轉」的方法,在精神世界中尋求「德福一致」的解決。在此意義上,牟宗三的「圓善」思想正是對「孔顏之樂」的最好例證,因此,「孔顏之樂」的內涵正是儒家意義上的「圓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