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海洋保護區(MPAs)是海洋保育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它不但能夠完整的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讓漁業資源可以永續利用、藉遺傳資源的生物科技以及生態旅遊創造藍色產業的商機更是無窮。近年來科學家更發現海洋保護區具有「藍碳」(blue carbon)和「魚碳」(fish carbon)的功能,正是解決氣候變遷帶來衝擊最佳的「以自然為本的解方」(Natural based Solution, NbS)。 因此,在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的《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以及2015年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均設定2020年前海洋保護區的面積比例要達到10%(10x20),2030年《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GBF)則要達到30%(30x30)的目標。最近幾屆「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 OOC)也都將海洋保護區列為主要討論的議題。但要達成這項目標,必須要推動公海保護區的劃設以及將「其他有效保育區」(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納入計算。此外,還需要落實保護區的有效管理,才能改善海洋生物多樣性仍在快速流失以及漁業資源無法永續利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