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臺灣經濟論衡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探討臺灣「產業空洞化」之演變及其因應策略
作者 林武郎
中文摘要
與本研究前期(1971 ~ 1992年間)的經濟穩定發展相比,後期(1993 ~ 2013年間)從下列經濟指標顯示,臺灣已有產業空洞化的現象。此指標包括:經濟成長的驟然減速、製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下降、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每年成長率下降、固定成本占國民生產毛額比率下降、失業率升高。造成臺灣產業空洞化的主要原因是廠商與資金大量移至海外。由於地緣與文化關係及廣大市場,臺灣資金外流的大部分皆係轉至中國大陸。因而增加了臺灣經濟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性。此現象展示在臺灣對外資金流出淨額,有一半以上到中國大陸,及臺灣賺對外貿易的外匯淨額有一半以上是從中國大陸。所謂「把所有蛋放同一籃裡」,經濟風險定會有所難免。如果中國大陸發生經濟危機,以一個相對小經濟體的臺灣,其所受的衝擊力會遠大於中國大陸本身的經濟危機。加之臺灣廠商與資金大量的外移,包括到中國大陸,自然會影響到島內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工資停滯。另方面,財團企業為繼續確保一定水準的營業盈餘。此等是造成臺灣所得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針對「企業根留臺灣」和「避免產業空洞化」,提出二個策略(Strategy)做為制定臺灣政策(Policy)的參考。第一、兩岸經貿易的談判不應只鎖住在「生意」上的金錢往來。談判的新定位應是,臺灣要如同中國一樣享有國際上的經濟空間。提高臺灣在國際上的經濟空間才會有助於挽回目前臺灣經濟的低迷,從而促進兩岸的共同繁榮,更有助於兩岸的穩定發展。第二、臺灣產業政策要以中產階級的發展為主軸。其中之一即是發展附加值高的智慧型產業,如此才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薪資及增加資本報酬率。進而確保國家免於陷入「政府窮,庶民苦」的窘境。
起訖頁 64-88
刊名 臺灣經濟論衡  
期數 201512 (13:4期)
出版單位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該期刊-上一篇 2016經濟新挑戰,臺灣準備好了嗎?紅色供應鏈崛起,亞洲經濟發展策略重新部署--專訪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分析師符銘財
該期刊-下一篇 國民移轉帳(NTA)方法對經濟支持比之分析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