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從銀賤錢荒到銅元泛濫──清末新貨幣的發行及其影響
作者 何漢威
中文摘要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降,中國廣大地區都出現銀賤錢荒的情況。銀賤錢荒的主因有三:(1)制錢幣材(主要是滇銅)供應短缺;(2)金本位的實施,國際銀價相對金價下跌,以致用銀表示的物價節節上升;(3)各省濫鑄銀幣,造成銀錢比價進一步滑落。由於清政府未能掌握問題的本質,種種補救措施多於事無濟。1900年兩廣總督李鴻章在廣東首先開鑄銅元,藉此紓緩錢荒。鑒於銅元鼓鑄有利可圖,各省紛紛設局鑄造,倚之為生財大道,而補制錢不足之原意盡失。濫鑄結果,銅元幣值劇跌;加上在此期間,銀價相對金價出現短暫回升的趨勢,銅元貶值更變本加厲。地方濫鑄,與中央利益相牴觸,導致清廷介入,施加限制。銅元泛濫,鼓鑄餘利亦如強弩之末。地方濫鑄雖遏止下來,但銅元充斥的後遺症卻無法根治。州縣當局因田賦所入,多為貶值的銅元而陷於賠累不堪,人人自危。銅元貶值,流通困難,而銅元充斥,對物價騰漲卻起推波助瀾的作用。百物騰貴,對倚靠固定收入的階層影響尤鉅。清末不少地方發生暴動,與銅元充斥,物價昂貴,關係密切。本文旨在將清末三十年間,從銀賤錢荒到銅元泛濫的演變經緯勾劃出來,揭示中國近代幣制如何從銀銅複本位轉變為多元本位,並對銅元發行在省財政結構中的比重有所探討。
起訖頁 389-494
刊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期數 199304 (62:3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該期刊-下一篇 明儒湛若水撰帝學用書《聖學格物通》的政治背景與內容特色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