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文化,包括政治、經濟、思想等等合成的格局,常有與之相應的學術探討,以配合當時人士的思考。中國歷史上,有秦漢大帝國的規模,即有相應的著作,是規模宏大的結構。東漢學術則相應於虛誕的讖緯術數,即有恢復原典面貌的訓詁之學。宋代朱子之學,因為正統立說,有相應的嚴整秩序。明代王學則是其反動,而清代樸學,又是王學的反動。民國以來,相應於中國在列國體制中的位置,以史語所創辦之初,其學術取向,即是「界定中國」,以置中國於歐洲啟蒙以來的「現代」。二十世紀後半,「現代」已在衰變。人類文明正在進入樞軸時代的第二次突破,遂重新組合為全球化的經濟與政治,和科技文明。與這一「後現代」取向相應,我們應當「界定世界」及陳述「人」的現象,作為學術工作的新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