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0年代以來,美國銀行各業陸續發行信用卡、轉帳卡、預付卡等卡片型無現金支付工具。2010年隨著科技進展,智慧型手機功能的提升,PayPal等第三方支付業率先推出手機型行動支付工具。無論卡片型或手機型支付工具,發行目的在取代現金與支票達成無現金社會。由於無現金支付工具伴隨著科技及網路的快速進展,使用便捷,成本低廉,安全度高。因此,上述支付工具迅速普及全球,各國均積極推動,早日達成無現金社會。依據世界銀行等公布的無現金比率,顯示迄今歐美亞各國主要的支付工具或為信用卡,或為轉帳卡,間有預付卡,行動支付則極有限。綜觀全球,唯有大陸行動支付工具獨大,中國大陸(下稱「大陸」)官方當初政策,推動轉帳卡以銀聯卡(10%為信用卡)為主,然而,自2014年起,迅速為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科技業推動創新的行動支付工具所取代。近年來已成為大陸官方推展金融科技的重點項目。藉以達成無現金社會,成效卓越為世界所僅見。究其緣由,實與大陸地理環境、金融體制、政治法律,特別是風土民情有重大關聯。縱觀歐美日與大陸經驗可知,無現金社會推動目的在於「社會經濟環境的改善,而不在於支付工具類別的執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