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精選文獻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附條件權利之研究
作者 陳添輝
中文摘要
德國民法第一六一條第一項前段規定,附停止條件處分標的者,於效力未定期間,就同一標的另行處分;於第一個處分行為所附條件成就時,第二個以下之處分行為在毀損或滅失第一個處分行為因條件成就所應具有效力之範圍內,不生效力。我國民法並未繼受德國民法第一六一條之規定,但我國學者通說以土地法第七九條之一為根據,認為附條件之法律行為如已依公示方法,而具備對於第三人得主張之要件時,則有害此行為之其他處分行為,應為無效,即我國學者通說仍欲達到德國民法第一六一條之規範目的。然而,土地法第七九條之一,其適用範圍,僅限於不動產;故有關動產之附條件權利,即有保護不週之虞。本文認為,我國民法雖未繼受德國民法第一六一條第一項前段之規定,但從我國民法第九九條之規定,亦可得到與德國民法第一六一條相同之結論,毋庸藉助於土地法第七九條之一之規定,而且可適用於動產。二、在二重買賣之場合,出賣人如已將不動產之所有權移轉登記於後買受人,前買受人縱已占有不動產,後買受人仍得基於所有權請求前買受人返還所有物,前買受人即不得以其與出賣人間之買賣關係,對抗後買受人(83台上3243判例)。然而,在保留所有權買賣之情形,為保護附條件權利,應使附條件權利人得以對抗後買受人。三、附條件義務人,於條件成就前,損害附條件權利人因條件成就所應得之利益,應於何時負損害賠償責任?本文認為應就債權行為附條件與物權行為附條件分別處理;並分析、批判最高法院六十九年台上字第三九八六號判例。四、第三人損害附條件權利,為侵權行為之範疇,因非附條件義務人損害附條件權利,故不屬於民法第一○○條之適用範圍。
起訖頁 1-19
關鍵詞 附條件權利人附條件義務人條件成就前條件成就後停止條件解除條件先效力期待權負損害賠償責任之時點保留所有權買賣附條件權利
刊名 精選文獻  
期數 201711 (2017:11期)
該期刊-上一篇 不確定法律概念與判斷餘地理論之法學英文介紹──以釋字第五五三號解釋與中科環評案為例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