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臺灣人權學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帶入肉體:在死刑陰影下的人格
並列篇名
Bringing in the Body: Personhood in the Shadow of the Death Penalty
作者 梁家恩
中文摘要
在本文中,我將懲罰視為一個強大的社會制度,旨在維護國家或社會所定義的價值觀。在某些國家,死刑作為一種懲罰可視為是對犯罪個體或不受社會歡迎個體的最強大武器。然而,本文認為所有個體都具有豐富的背景故事,超越了簡單的死刑犯身分。因此,本文指出有必要用「人性化」的角度看待那些在死刑囚室中的人並凸顯對他們人格的肯認。本文討論所依據的資料有二,包括和專門替死刑犯拍攝影像的攝影師所進行的訪談,以及和強調應運用「生物心理社會」途徑的非政府組織的訪談。根據前述資料的討論,促使我們能更深思熟慮去思考死刑的成效,以及不斷使用死刑是否顯示國家和社會未能保護最弱勢的人。
英文摘要
In certain countries, the death penalty is used to punish individual criminals or those society deems to be undesirable. However, I state all individuals are‘storied’carrying with them complex narratives which go beyond simple labels. Thus, I state in this paper that there is a need to‘humanise’those on death row and to bring to light an acknowledgement of their personhood. I rely on an interview conducted with a photographer who specialises in images of death-row inmates as well as research from an organisation which emphasises on the need for a‘biopsychosocial’approach. Doing so allows us to ponder deeper questions as to the efficacy of capital punishment and whether its constant use is an indication of the failure of the state and of society to protect its most vulnerable members.
起訖頁 99-109
關鍵詞 死刑攝影物質性懲罰敘事death penaltyphotographybiopsychosocialmaterialitypunishmentpowernarrativenarratives
刊名 臺灣人權學刊  
期數 202312 (7:2期)
出版單位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制定可靠路線重新確立英國對香港人的承諾
該期刊-下一篇 死刑犯監所處遇初探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