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探討鄒族美學知識的嘗試之作,主要是透過對西方美學傳統及過往人類學研究之反省,探討原住民美學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的基礎,並點出原住民美學必須從原住民本身出發,以原住民自己的方式來表達。 以往人類學者認為鄒族的審美能力頗為幼稚,也無美術可言,事實上,鄒族的語言中的確沒有「藝術」及「美學」等辭彙,也沒有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但是鄒族有豐富的美感經驗,也有許多表達這種經驗的語彙,這些詞彙都難以找到精確的中文翻譯,以既有的美學語彙及方法,更難以完全詮釋這樣的經驗。本文認為,研究鄒族美學知識應從鄒族的日常生活經驗、神話傳說、祭典儀式、人際對話、空間配置等,詮釋鄒的美感經驗,及該經驗在鄒社會中的意義與功能,並從這樣的美感經驗出發,呈現鄒族的整體,並與他者對話。因此,本文試圖從尼芙奴及綏梭哈神話故事中善惡美醜的判別、神話傳說敘事之美、物質文化中的工藝表現及美的追求、自然之美的欣賞、祭典儀式及歌謠等六個領域,探尋鄒族美學知識,發現美在鄒族知識中,有其特殊的位置,似乎是隱藏的,但卻最能自然、直接展現鄒之精神,可以引導和諧及秩序,聯結神聖與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