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海岸線長,多沙灘與灣澳,氣溫較臺灣高,是發展水產業的好地方。冷戰期間,南海位於美蘇在東南亞對峙的最前線,兩國各自在菲律賓及越南建立海空基地,越南的漁業受到影響甚鉅,再加上當時國民所得低,漁船和漁具更新缺乏資金,以致漁獲量低。但隨著1986年開放政策,漁獲量開始增加,但成長緩慢,直到2000年以後才快速增加,其關鍵是水產養殖漁業的興起。本文以文獻、現場觀察與不同時期衛星影像比對,探討臺商與越南水產業發展的關係。研究發現由於水溫與水質是左右養殖業收獲的關鍵,養殖戶必須瞭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市場需求,並擁有專業知識與資金才能順利經營,越南政府為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在2000年頒布"越南外國投資法",包括了水產養殖項目;與此同時,台灣由於經營成本高,很多養殖戶和投資者到越南投資,因此提高了越南的水產養殖生產的數量和質量。 |